热门站点| 世界资料网 | 专利资料网 | 世界资料网论坛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首页

执业药师注册登记管理办法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22 00:07:23  浏览:9721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执业药师注册登记管理办法

医药管理局


执业药师注册登记管理办法
医药管理局



一、执业药师资格实行注册登记制度。未经登记注册,任何人不得使用“执业药师”名称。注册超过有效期,执业药师资格证书失效。
二、国家医药管理局及省级医药管理局(总公司)为执业药师的注册管理机构。人事部和各级人事(职改)部门对执业药师的注册和使用情况有检查、监督的责任。省医药管理部门每次登记注册要定期向同级人事(职改)部门备案,并联合通过新闻媒介向社会公布。
三、各省级执业药师资格注册登记管理机构要有相对稳定的、合适的人员负责此项工作并向国家医药管理局备案。
四、申请执业药师资格注册者,必须同时具备《暂行规定》第十三条所规定的条件。对按《执业药师资格认定办法》取得执业药师资格者也必须按规定申请注册。
五、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事(职改)部门根据人事部和国家医药管理局发出的执业药师资格考试及格名单或认定合格名单核发资格证书,并通知其到当地省级医药管理部门注册。接到通知后须在三个月内办理注册登记手续,逾期不办者,执业药师资格考试成绩或认定结果不再有效

六、按照《暂行规定》第十三条规定精神,执业药师每年参加继续教育或业务培训时间应不少于42学时,三年累计不得少于120学时。执业药师再次注册时,需提供必要的证明。执业药师培训基地或承担执业药师继续教育单位需报经国家医药管理局批准。
七、对执业药师的备案、重新注册、注销注册的管理办法,按《暂行规定》的有关条款执行。
八、凡严重违法触犯刑律,服过刑的和被司法机关立案调查、尚未结案的人员,不予注册。
九、执业药师上岗人员,所在单位可根据药品生产经营情况,发给岗位津贴。
十、本办法由国家医药管理局负责解释。



1994年11月18日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对注意义务的认识

北京市华卫律师事务所 邓利强 刘凯

一、 对注意义务的介绍
根据我国当前有关侵权行为构成要件的通说,某项行为是否构成侵权,应当同时符合四个构成要件,第一,行为人主观上具有过错;第二,行为具有违法性;第三,有损害后果的存在;第四,违法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因此,在诉讼过程中,只要能够否定上述任何一个构成要件的存在,则行为人的行为就不构成侵权。就医疗机构来看,医院是否履行了其应负的注意义务,直接关系到在医疗损害赔偿纠纷中,医院是否具有过错以及医院的诊疗行为是否具有违法性。因此,加强对注意义务的认识,对医疗机构来讲,是十分必要的。
在侵权行为法领域内,过错包括故意与过失两种情况。所谓故意,是指行为人预见到了自己行为的后果,但是仍然希望或放任结果的发生。但是在医疗损害赔偿纠纷之中,医院在主观上不存在故意;所谓过失,是指行为人对自己行为的结果应当预见或者能够预见而没有预见,或虽然预见到却轻信某种结果可以避免。在侵权行为法理论中,过失又包括了疏忽与懈怠两种情况——行为人对自己行为的结果应当预见或者能够预见而没有预见,为疏忽;行为人对自己行为的结果虽然预见了却轻信能够避免,为懈怠。疏忽与懈怠都是过失,都是行为人对其所应负担的注意义务的违反。
通过上述介绍,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过失就是一种“不注意”的心里状态,就是行为人对其应当负担的注意义务的违反。根据当前侵权行为法的理论,“注意”分为三个不同层次:
1、 普通人的注意。所谓普通人的注意,是指在通常的情况下,
仅用轻微的注意,即可预见到的情形。举例来讲,某人住在五楼,其楼下是一集贸市场,但是某人某日在打扫房间时,随手将一空酒瓶从阳台上抛出。某人的此种行为,就是违反了普通人的注意义务;
2、 应与处理自己事务为同一注意。与处理自己事务为同一注意,应以行为人平日处理自己事务所用的注意为标准。判断此种注意义务,应以行为人平日处理自己事务所用的注意为标准。举例来讲,甲委托乙在其不在办公室时,代其接收并保管一张面额为100000元人民币的支票,乙承诺,并在下班前收到了支票。但乙在下班后,随手将这张支票放在了办公桌上,第二天上班时,这张支票遗失。在所举的例子中,乙违反的就是应与处理自己事务为同一注意的注意义务。通俗的讲,就是任何一个普通人,在保管自己的面额为100000元的支票时,都不会随手放在办公桌上。更何况,甲乙之间已形成了保管合同。
3、 善良管理人的注意。所谓善良管理人的注意义务,是指依该特定行业的专业,所能尽到防止他人损害的最大努力。这种注意义务要求以社会的一般观念认为具有相当知识经验的人,对于一定事件所用的注意义务为标准来判断行为人是否有过失。行为人有无尽此注意的知识和经验,以及他向来对于事务所用的注意程度,均不过问,仅依其职业性质给予考虑。一般来讲,某一民事主体所负善良管理人的注意义务与其所从事的职业、所承担的职责联系比较紧密,比如,医师、律师、会计师、高速公路管理部门等,在其从事其所从事的职业或在其承担的职责范围内,其所负的注意义务,都应当是善良管理人的注意义务。
二、 医疗机构在日常的运营过程中所应负担的注意义务
前述所简要介绍的是主要是注意义务的层次,通过介绍,我们可以看出,在三种注意义务的层次中,以善良管理人的注意义务的注意程度为最高,以普通人的注意程度为最低。但问题在于,注意义务是存在于民法领域内的一个理论性名词,如何将其与现实生活中民事主体的行为联系起来,应是本文的主旨所在。
如前所述,注意义务与民事主体在行某种行为时的主观方面联系的非常紧密,当民事主体没有承担其应负的注意义务时,我们就可以认定其主观上存在过失。通常,我们判断某一民事主体在行某种行为时其主观是否存在过失的标准,是客观标准。
从注意义务的渊源来看,民事主体在日常行为的过程中,其应当承担的注意义务的来源主要来源于法律、法规、规章以及地方性法规或地方政府规章的规定。比如,我国《民法通则》第一百二十五条规定“在公共场所、道旁或者通道上挖坑、修缮安装地下设施等,没有设置明显标志和采取安全措施造成他人损害的,施工人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结合前文对注意义务的介绍,我们解读这一法条时,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在公共场所、道旁或者通道上挖坑、修缮安装地下设施等情况时,设置明显标志和采取安全措施是施工人应当承担的注意义务,当其没有设置明显标志和采取安全措施时,就是存在过失。
就医疗机构在日常的运营过程中所应负担的注意义务来看,同样应当遵守法律、法规、规章以及地方性法规或地方规章的规定,尤其是我国当前所颁布的医疗卫生监督管理法规中的相关规定,医疗机构更是应当予以足够的重视。比如《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中关于医方对于患者死亡时,应当向家属告知尸检的规定;《医疗废物管理条例》中关于医疗卫生机构处理医疗废物的相关规定;《医疗广告管理办法》中关于医疗广告的禁止性规定等。由于医疗卫生监督管理法规中的相关规定,与医疗卫生机构的联系相较其他法律、法规、规章或者地方性法规或地方性规章而言更加紧密,因此,医疗机构在日常运营过程的注意义务,更多的是来源于前述法规或规章的规定。当然,当医疗卫生机构在日常的民事领域内所实施其他与其业务无关的行为时,其注意义务的来源还包括除医疗卫生监督管理法规以外的其他规范性文件。比如,《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六条第一款规定“从事住宿、餐饮、娱乐等经营活动或者其他社会活动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未尽合理限度范围内的安全保障义务致使他人遭受人身损害,赔偿权利人请求其承担相应赔偿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根据司法解释此条的规定,医疗卫生机构,除根据相应的与其业务有关的规范性文件履行应尽的注意义务以外,还应当负担本条所规定“安全保障义务”。
出了前文所谈到的法定的注意义务外,我们还应看到,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民事主体除负担法律、法规、规章以及地方性法规或地方规章所规定的法定的注意以外,某些行业还出台了很多的行业性的技术规范或是操作规程等。比如,在食品加工行业,我国相关规范性文件就对诸如某些添加剂的比例问题、某种原材料的禁用问题等进行了明确的规定。而就医疗行业来看,医疗卫生机构也存在前述所说的技术性规则。此种技术性规则,就是各种诊疗常规或者护理规范,这些与诊疗行为有关的技术性规则,向医疗执业人员提出了明确的注意义务,当其所实施的诊疗行为违反这些技术性规则时,不管是从理论还是从司法实践来看,均会被认定存在过失或被认为行为具有违法性。
但应当注意的是,在民事领域内,民事主体所应负担的注意义务并不仅限于法定的义务,还应包括道德义务。当然医疗卫生机构也不例外。这种道德义务,是与民事主体所承担的职责或其执业性质紧密相联地。应予注意的是,道德上的注意义务十分抽象,其外延是相当宽广的,因此,判断某一行为主体是否违反了道德义务,还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之所以在此提出,目的在于提醒广大医务人员以及医疗机构,其所承担的注意义务的来源除法律规定和行业性的技术性规则之外,还包括社会的一般道德标准。
三、 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医务人员对注意义务的认识
当前医患之间的矛盾非常尖锐,客观表现就是医疗纠纷的增多。如何化解医患之间的矛盾,因这是宏观上的问题,笔者在此不作过多的讨论。但在微观层面上来看,医疗机构加强对其医务人员关于注意义务的认识,无疑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笔者认为,医疗机构加强其医务人员对注意义务的认识,应从两个大的方面着手。第一,加强对医务人员的法律教育,使医务人员的法律意识不断提高,使法律、法规、规章或地方性法规及地方政府规章中,有关医务人员应当负担的注意义务深入其心,在诊疗过程中切实地按照相关规定的要求履行其应尽的义务;第二,加强对医务人员业务水平的培训,使其在诊疗过程中的行为均符合诊疗常规或者护理常规的规定,切实维护患者的利益。



成都市燃气管理条例

四川省成都市人大常委会


成都市燃气管理条例
成都市人大常委会


(1996年11月21日成都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通过,1997年2月21日四川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批准)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燃气管理,保障燃气的安全使用,维护用户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促进燃气事业的发展,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成都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所称燃气,是指生活、生产等使用的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等气体燃料。
第三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单位和个人必须遵守本条例。
第四条 成都市公用事业管理局是市人民政府燃气行政主管部门,并直接负责锦江、青羊、金牛、武候、成华区范围内的燃气管理工作。
龙泉驿、青白汇区和各县(市)人民政府确定的燃气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辖区内的燃气管理工作。
计委、经委及规划、劳动、公安、技术监督、环保、工商、物价、市政等有关部门应当按各自职责,协同燃气行政主管部门实施本条例。
第五条 对在燃气事业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由燃气行政主管部门或有关部门给予表彰、奖励。

第二章 建设管理
第六条 燃气行政主管部门应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城市总体规划以及遵循建设供气管网必须安全、高效、节约的原则,编制燃气发展规划,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
第七条 燃气工程的建设资金除由政府投资、燃气经营企业(以下简称燃气企业)自身积累外,经市人民政府批准,也可以采取其它方式筹集。
第八条 建设燃气工程,应当符合燃气发展规划。审批部门立项时应通知燃气行政主管部门和劳动、公安部门参加项目审查,井应按项目性质和建设程序报有关部门审批。
第九条 承担燃气工程设计、施工的单位,必须持相应的资质等级让书及有关证件到燃气行政主管部门登记备案,并按证书确定的级别及业务范围进行设计、施工。
建设燃气工程应执行国家和地方有关燃气工程设计、施工的技术标准和技术规范。
第十条 建设燃气工程必须实行工程质量监理制。
工程竣工后,燃气行政主管部门应会同计委、经委以及规划、劳动、公安、技术监督等有关部门和有关专家进行专业验收,未经专业验收或专业验收不合格的,不准投入使用。
燃气工程竣工验收后,应建立完整的技术档案。
第十一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阻碍建设燃气工程。

第三章 经营管理
第十二条 从事燃气经营的企业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与经营规模相适应的注册资金;
(二)有稳定的燃气气源,燃气质量符合国家标准;
(三)有与经营规模相适应的符合国家标准的燃气设施、安全消防设施和营业场地;
(四)配备符合国家规定的生产、服务、管理人员及工程技术人员;
(五)有健全的经营服务规则和安全责任制度;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十三条 申请从事燃气经营的企业,应向燃气行政主管部门提交下列资料:
(一)经营燃气申请表;
(二)资质证书;
(三)本条例第十二条规定内容的资料,以及企业法定代表人、安全技术负责人职务、职称等证件;
(四)燃气工程施工图、压力容器合格证、计量检定证书,工程施工及设施安装验收、消防设施等技术资料。
第十四条 燃气行政主管部门应在收到经营燃气申请后二十日内作出答复,对符合经营条件的从收到申请之日起九十日内发给统一制作的经营许可证。燃气企业持经营许可证,到当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营业执照后,方可从事燃气经营。
第十五条 燃气企业应遵守下列规定:
(一)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并接受燃气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的监督、检查;
(二)办事程序公开、服务网络分布合理;
(三)履行供气合同约定的义务;
(四)科学、合理地设置管网测压点,做好压力监测工作,实现安全平稳供气;
(五)供应的燃气器具应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
(六)具备地下隐蔽燃气管网等设施的完整技术管理资料;
(七)按物价部门核定的标准计费和缴纳管理费。
(八)不得限定用户购买家用燃气灶具和热水器的品牌。
第十六条 燃气企业发生分立、合并或撤销的,应妥善处置用户转供等有关事宜,并向燃气行政主管部门缴销经营许可证。分立或合并而成立的企业应当重新申请经营许可审查,并办理有关登记注册手续。
燃气企业变更法定代表人或经营场所的,应依法办理变更登记手续,并自变更之日起十日内到燃气行政主管部门更换经营许可证。

第四章 设施管理
第十七条 在燃气设施安全保护范围内,禁止种植深根植物,修建与燃气无关的建筑物、构筑物,堆放重物、易燃易爆物品,倾倒、排放腐蚀性液体,损坏护坡、保坎,进行烧焊、爆破、烘烤及其他危及燃气设施安全的行为。
因建设需要在燃气设施安全保护范围内进行作业的,应经燃气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同意,并在所涉及的燃气企业监督下实施。需要改迁燃气设施的,由所涉及的燃气企业负责改迁,其费用由建设单位承担。
第十八条 燃气储气设施、液化石油气钢瓶、计量器具、运输工具应具备有关部门核发的使用许可证,并经法定或依法授权的检定机构定期检测,合格者方可使用。
第十九条 燃气企业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做好燃气设拖的维修管理。
工业、公共建筑用户使用的管道燃气设拖,贸易结算计量装置前(含计量装置)的维修管理工作由燃气企业实施,费用由产权所有者支付;计量装置后的燃气设施管理由用户自行负责。
民用户使用的管道燃气设施,其维修管理工作一律由燃气企业实施,维修费用由产权所有者支付。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阻碍燃气企业对燃气设施实施维修管理。

第五章 使用管理
第二十条 新增管道燃气工业用户,持有关部门批文向燃气企业提出申请,公共建筑用户、民用户直接向燃气企业申请;新增液化石油气用户,按市人民政府有关规定申请并办理手续。禁止非法从事中介活动。
第二十一条 用户停止使用燃气或改变燃气用途、扩大用气范围、变更、迁移户内管道燃气设施及工业、公共建设用户变更产名的,应向燃气企业申请办理有关手续。燃气企业应在接到申请之日起二十日内予以答复。
第二十二条 管道燃气用户应当安装经法定或授权的计量检定机构检定合格的计量装置。燃气企业应当按物价部门核准的气价和贸易结算计量装置显示的数据结算收入。因计量装置失准的,燃气企业可按用户前三个月用气量的月平均数收取气费。
第二十三条 燃气企业与用户双方应按照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签订供气合同,确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用户应当按照国家批准的气价并按照规定期限、方式或者合同约定的办法支付气费。
第二十四条 民用户应严格按有关安全管理规定用气,发现燃气设施有故障的,应立即通知燃气企业检修,不得违反安全规定擅自处理。
燃气企业在接到检修通知后应及时前往处置,确保安全。检修费用由燃气设施产权所有者承担,属人为造成故障的,由责任者承担。
第二十五条 工业、公共建筑用户应设有相应机构和专门人员负责安全用气管理工作。对其用气设施、设备应维修保养,并严格按安全操作规程进行。
第二十六条 工业、公共建筑用户因设备计划检修需停止或减少用气量的,应提前三十日通知燃气企业。燃气企业因计划停气应提前三十日通知用户。
第二十七条 燃气行政主管部门应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计划用气、节约用气的管理,燃气企业应予以积极配合,具体办法由市人民政府另行规定。

第六章 安全管理
第二十八条 燃气行政主管部门和劳动、公安部门应依法按职责加强对燃气的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燃气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燃气的安全管理工作,劳动部门负责燃气的安全监察工作,公安部门负责燃气的消防监督工作。
第二十九条 燃气企业必须制定有关安全规则,宣传安全使用常识,对用户使用燃气进行安全、技术指导。
第三十条 燃气企业应建立与经营规模相适应和具有有关专业知识的专职抢险队伍,配备必要的设备、器材等,并预先制定各类事故的抢修方案。
燃气企业应实行二十四小时值班制度,发现燃气设施事故或接到燃气设施事故的报告时,应立即实施抢修、抢险。
第三十一条 燃气设施动火作业按规定实行审批制度。燃气设施投入运行前应进行置换作业。燃气企业停气、恢复供气作业应事先通知用户,发生紧急事故应立即组织抢修并通知用户。
第三十二条 充装液化石油气钢瓶和抽取钢瓶残液,必须在储罐场(站)内由专业人员按工艺流程进行。
严禁从液化石油气槽车上直接向钢瓶灌装或者钢瓶之间直接翻倒液化石油气。
第三十三条 无液化石油气储罐场(站)的燃气企业,应到有液化石油气储罐场(站)的燃气企业代储、代灌。
第三十四条 设立液化石油气换瓶站,应由燃气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公安、劳动、工商部门批准。未经批准的场所一律不得存放充有液化石油气的钢瓶。
第三十五条 燃气行政主管部门应对燃气用具实施安全使用许可登记。严禁使用未经检验合格和国家明令淘汰的燃气用具。
第三十六条 燃气企业在处理燃气事故组织抢修时,对影响抢修、抢险作业的树木、各种设施及其他物件,可以采取应急措施,并同时通知有关部门。事后能恢复原状的应及时恢复原状;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的,应予补偿。
第三十七条 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审批燃气设施附近的建设工程项目时,应遵守国家燃气设施安全保护规定。

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八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燃气行政主管部门予以警告,责令限期整顿,并可处二百元至一千元的罚款:
(一)燃气企业变更法定代表人或经营场所后不按规定更换经营许可证从事经营活动的;
(二)擅自变更户内管道燃气设施或违反安全规定擅自处理燃气设施故障造成轻微危害后果的;
(三)工业、公共建筑用户停止使用燃气变更户名不按规定办理手续的。
第三十九条 逾期缴纳、拖欠气费的,燃气企业可依据合同约定加收滞纳金、减少供气量或按照国家规定的程序,停止供气。
第四十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燃气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整顿,并可处一千元至一万元的罚款:
(一)燃气企业不按规定建立抢险队伍、配备设备器材的;
(二)燃气企业不按规定期限处置燃气设施故障的;
(三)燃气设施动火作业不按规定审批或设施投入运行不进行置换作业的;
(四)从液化石油气槽车上直接向钢瓶灌装或在钢瓶之间直接翻倒液化石油气的;
(五)未经批准设立液化石油气换瓶站的;
(六)违反安全管理规定造成事故隐患拒不整改的;
(七)在国家规定的燃气设施安全保护范围内从事危及燃气设施安全活动的;
(八)阻碍燃气企业对燃气设施实施检修管理的;
(九)阻碍建设燃气工程影响施工进度的;
(十)不办理燃气用具安全使用许可登记的。
第四十一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燃气行政主管门责令限期整顿,并可处一万元至五万元的罚款,有本条(三)、(四)、(六)、(七)项行为的,还可没收其违法所得和非法财物:
(一)未按规定登记备案承担燃气工程设计、施工的;
(二)燃气建设工程未经验收或验收不合格投入使用的;
(三)未取得经营许可证从事燃气经营活动的;
(四)燃气企业分立或合并而成立的企业不重新申请经营审查从事经营活动的;
(五)未妥善处置用户转供事宜的;
(六)非法从事中介活动的;
(七)用户擅自改变燃气用途、扩大用气范围的。
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四十二条 燃气行政主管部门和燃气企业工作人员利用工作的便利为他人提供中介活动条件的,没收违法所得,由其所在单位或上级管理部门给予行政处分,并可处一万元至五万元的罚款。
第四十三条 因燃气事故危害公共安全,导致国家、集体、个人财产遭受损失或造成人身伤亡的,应予赔偿;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四条 龙泉驿、青白江区和各县(市)燃气行政主管部门在实施本条例第四十一条处罚时,应在处罚决定之日起十五日内,向市燃气行政主管部门和当地政府备案。
第四十五条 本条例罚款的收缴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的规定执行。
第四十六条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逾期不申请复议或不起诉又不履行处罚决定的,由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四十七条 燃气管理人员和执法人员以权谋私、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玩忽职守或收受贿赂的,由其所在单位或上级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八章 附则
第四十八条 本条例下列用语的含义:
(一)“用户”,是指使用燃气的工业用户、公共建筑用户、民用户;
(二)“燃气设施”,是指管道燃气的储配站、配气站、调压站(箱)、管道及闸阀、计量表、燃气器具等附属设施和液化石油气运输工具、储罐(场)站、供应站、钢瓶及调压器等设施。
(三)“燃气设施安全保护范围”,是指《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50028-93)、《建筑防火设计规范》(GBJ16一87)、《四川省城市燃气输配及应用工程设计、安装、验收技术规程》(DBJ20-03一88)等规定。
第四十九条 对民用新型合成燃料、车用压缩天然气、沼气可依照本条例的原则进行监督管理。
第五十条 本条例具体应用中的问题由成都市人民政府负责解释。
第五十一条 本条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成都市人民政府一九八三年五月一日批准施行的《成都市城市煤气管理办法》同时废止。




1997年2月21日

版权声明:所有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京ICP备140172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