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站点| 世界资料网 | 专利资料网 | 世界资料网论坛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首页

大连市人才工作居住证暂行规定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02 12:22:10  浏览:9489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大连市人才工作居住证暂行规定

辽宁省大连市人民政府


大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大连市人才工作居住证暂行规定》的通知

大政发[2004]75号


各区、市、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各直属机构:
现将《大连市人才工作居住证暂行规定》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大连市人民政府
    二○○四年九月十三日


大连市人才工作居住证暂行规定

  第一条 为进一步优化人才软环境,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吸引和鼓励各类人才以各种不同的方式来大连工作或创业,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引进人才符合《大连市城镇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办法》(大政发〔2003〕62号)规定的落户条件,因各种原因本人不能或不愿意办理户口迁移和人事关系调转的,或不符合落户条件,但具有中专以上学历或特殊技能,确属我市人才资源无法调剂解决的,可以申领《大连市人才工作居住证》(以下简称《人才工作居住证》)。
第三条 市组织、人事部门负责中山区、西岗区、沙河口区、甘井子区《人才工作居住证》的审核及相关管理;旅顺口区、金州区和县(市)人民政府以及各先导区管委会人事部门负责本地区《人才工作居住证》的审核及相关管理。公安机关负责《人才工作居住证》的发放及相关管理。
计划、教育、房产、劳动、财政、科技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相关的服务管理工作。
第四条 申领《人才工作居住证》的人员,须由本人或用人单位向主管审核部门提出书面申请,填写《人才工作居住证》申请表,同时提供下列材料:
(一)与用人单位签订的聘用或劳动合同;
(二)申领人的有效身份证明及个人简历;
(三)申领人的学历证明、专业技术资格证书或者业绩证明材料;
(四)在我市的居住证明;
(五)配偶、子女随同来我市的,除提供上述材料外,还须提供户籍证明和结婚证书。
已经在我市创业的申领人,还应当提交投资或开业的相关证明。
第五条 主管审核部门自接到申领材料起20个工作日内完成相关的审核认定工作。对符合条件的,核定《人才工作居住证》的有效期限,出具《办理〈人才工作居住证〉通知书》。申领人凭《办理〈人才工作居住证〉通知书》,到公安机关办理领取《人才工作居住证》的相关手续。
第六条 《人才工作居住证》有效期限最短为半年,最长为3年,有效期满后可续签。有配偶及子女随同来我市的,应在《人才工作居住证》上注明。
第七条 持有《人才工作居住证》的人员,因工作单位或者居住地等情况发生变化,应当提前15日向主管审核部门申请办理《人才工作居住证》相关登记信息变更手续。
第八条 《人才工作居住证》有效期满,需要续签有效期的,本人或用人单位应提前20天向主管审核部门提出书面申请。主管审核部门自接到书面申请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完成有效期续签审定工作。申请人凭主管审核部门出具的《办理〈人才工作居住证〉续签通知书》到公安机关办理续签手续。
第九条 《人才工作居住证》遗失的,持证人应及时向主管审核部门办理挂失手续。待登报公开发布声明后,再办理补办手续。
第十条 持有《人才工作居住证》人员,在单位工作的,因中止、解除聘用合同、劳动合同离连或办理调出手续的,用人单位要收回其《人才工作居住证》,交主管审核机关办理注销手续;本人在连创业要离开大连的,由本人交主管审核机关办理注销手续。
第十一条 持有《人才工作居住证》的人员未成年子女入中、小学,可由居住证所在地教育行政部门就近安排学校就读。
第十二条 持有《人才工作居住证》的人员,购买商品房和经济适用住房,享受本市市民同等待遇。
第十三条 持有《人才工作居住证》的人员,可以按照我市有关规定,参加各种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职(执)业资格考试和职(执)业资格登记注册;可凭在我市工作期间获得的科技成果和工作业绩,参加我市相应级别的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可作为享受市政府特殊津贴的人选参加遴选。
第十四条 持有《人才工作居住证》的人员在我市创办企业,可以企业法定代表人身份申请认定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参与科技项目招标,申请科技人才计划资助或科技项目资助,申报科技奖励。
第十五条 持有《人才工作居住证》的人员可以参加我市基本养老保险。其在户籍所在地建立的养老保险关系和个人账户储存额可以不转移。达到退休年龄,符合国家规定退休条件的人员,可以按有关规定在我市办理退休手续。未达到退休年龄离开我市时,我市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按规定将其养老保险关系和个人账户储存额转移到其重新就业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当地未建立社会保险机构的,将其个人账户储存额中个人缴费部分及其利息一次性以现金形式支付给本人。
第十六条 按本规定第十五条的规定,参加我市基本养老保险的人员,可以参加我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并按《大连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实施办法》的规定,按时足额缴纳医疗保险费。离开我市时,我市的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应当将其基本医疗保险关系和个人账户储存额转移到其户籍所在地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当地未建立社会保险机构的,将其个人账户资金余额及利息一次性以现金形式支付给本人。
第十七条 持有《人才工作居住证》的人员,可以按规定在我市缴存住房公积金。凡按时足额缴存住房公积金一年以上的人员,可以享受住房公积金贷款,并可以按《大连市住房公积金提取管理办法》的规定提取住房公积金。离开我市时,可按规定办理职工住房公积金账户转移或注销手续。
第十八条 本规定自2004年11月1日起施行。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锦州市残疾人保障规定

辽宁省锦州市人民政府


2005年锦州市人民政府令第8号


《锦州市残疾人保障规定》已经2005年5月8日市政府第二次市长办公例会通过,现予发布,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市长


二○○五年六月八日

锦州市残疾人保障规定

第一条为维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保障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发展残疾人事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和《辽宁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办法》及其他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对常住户口在我市行政区域内,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以下简称《残疾人证》)的残疾人,应按本规定予以保障。
各类残疾人经市残疾人联合会和市卫生主管部门指定的医疗单位进行残疾评定之后,到户口所在地的县(市)区残疾人联合会申办《残疾人证》。
第三条凡在我市行政区域内的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含外商、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和私营企业,下同)、事业单位、城乡基层组织和个人,均应遵守本规定。
第四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将残疾人事业纳入本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及年度计划,并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各级人民政府所属部门应当按职责分工做好残疾人工作。
残疾人事业经费列入各级财政预算。从本级财政社会福利资金中分配5%--10%的资金,专项用于对残疾人的康复训练、文化教育、技能培训、扶贫解困和残疾人体育事业。
第五条各级人民政府残疾人工作协调委员会负责综合协调有关残疾人事业方针、政策、规划、计划的制定与实施工作,协调解决残疾人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各级残疾人联合会承担人民政府委托的任务,协助人民政府开展残疾人工作,动员社会力量,发展残疾人事业,并负责同级人民政府残疾人工作协调委员会的日常工作。
第六条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按国家和省确定的残疾人康复工作方案,制定计划,分级负责,组织实施,切实做好残疾人康复工作。
加强社区残疾人康复工作。
第七条筹集残疾人的康复医疗经费,应坚持自筹、群帮、共助的原则。
残疾人为恢复或补偿功能所需医疗费用,在国家确定的康复医疗范围内,属于公费医疗的,由所在单位承担;属于基本医疗保险的,由基本医疗保险经办机构按规定承担。
第八条保障残疾儿童、少年接受国家规定的义务教育。对特困残疾人和符合低保条件的残疾人家庭子女,在本市所属学校上学的,免收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书本费和学杂费及其他规定的服务性收费。
第九条对特困残疾人和符合低保条件的残疾人家庭子女考入大中专院校的,给予一次性资助。
第十条我市行政区域内的各大中专院校不得拒绝招收符合国家规定录取标准的残疾人考生。市属各类院校对残疾学生在校期间体育科目达标有困难的,应当给予照顾。
第十一条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有计划地创设特殊教育学校或在中小学校附设特殊教育班。从事特殊教育工作的教师必须经过专业培训。
特殊教育经费列入教育经费支出,随教育经费的增加逐年增加,确保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同步发展。
第十二条有残疾职工的单位,应当重视和加强对残疾职工的培训。各类培训机构招收残疾人学员,应减半收取学费和培训费。
第十三条人事部门在面向社会招考公务员时,不得拒绝符合国家规定报考条件的残疾人考生报考;残疾人考生录取后,用人单位不得拒绝接收。
企事业单位在招(聘)用人员时,对有劳动能力且符合所报岗位及工种要求的残疾人,应予以招(聘)用;对招(聘)用的残疾职工,应使其与健全职工享受同等待遇,并给予必要的照顾。
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不得以残疾为理由辞退或裁减残疾职工。
第十四条残疾职工所在单位应重视残疾职工的劳动保护,合理安排工作岗位和劳动定额;依法为残疾职工办理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险,确保残疾职工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在残疾职工的转正、晋级、职称评定、劳动报酬、劳保福利等方面不得歧视。
第十五条劳动力市场应为残疾人就业服务提供专门窗口,将本地有就业需求的残疾人登记入册,免费办理求职登记和进行职业指导,优先推荐就业。对需要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的残疾人,有关就业培训机构应为其提供方便;经残疾人就业中心介绍的特困残疾人参加培训,培训费从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中支付。
第十六条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应按不低于本单位在职职工总数1.7%的比例(含已安置人数)安置残疾人就业。凡未达到规定比例的单位,每少安排一名残疾人,按不低于全市上年度在职职工年平均工资收入的50%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
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收取、使用和管理办法,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七条按照国家和省对福利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安置残疾人数占企业生产人员总数50%以上(含50%),返还全部已纳增值税;安置残疾人数占企业生产人员35%以上(含35%),免征企业所得税;安置残疾人数超过企业生产人员10%未达到35%的企业,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
其他安置残疾人劳动就业的税收优惠政策,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八条福利企业应为残疾人职工选择适合身体的岗位,并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所规定劳动时间。
禁止残疾人只挂名不上岗。
第十九条政府鼓励、支持残疾人自谋职业。
残疾人依法申请从事个体经营符合条件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优先核发营业执照,并按规定减半或免收个体工商管理费,免收验照费和变更费等行政事业性收费;3年内免收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费、教育附加费和所得税,3年后税务部门应按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减免残疾人个体工商户的相关税收;城建、城管、文化、卫生等部门应在场地占用、卫生防疫等项收费上给予优惠。
对持有按摩职业技能资格证书的盲人开办个体按摩诊所的,有关部门应优先办理手续,并按规定减免各种管理费以及按照规定应享受的税收优惠。
第二十条县(市)区、乡(镇)人民政府和基层组织,应为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和无劳动能力残疾人的家属学习各种劳动技能创造条件。
各乡(镇)人民政府、村民委员会在分配或调整土地时,应优先照顾残疾人。
第二十一条对残疾人中符合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件的,应纳入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范围,重度残疾人本人的最低生活保障金,应高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对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法定赡(抚)养人的残疾人(以下简称“三无”残疾人),应优先进入养(敬)老院,予以供养。
第二十二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将扶助贫困残疾人纳入本地区的扶贫计划,并完善包户助残扶贫制度。
对农村确有经济困难的残疾人家庭,在社会负担等方面,应按有关规定给予照顾。
第二十三条鼓励和扶持残疾人开展适合其特点的文化、体育、娱乐活动。市、县(市)区、乡(镇)、街道及残疾人比较集中的企业、事业单位,应逐步建立残疾人活动场所,广泛开展适合残疾人特点的文化、体育、娱乐活动。
第二十四条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采取措施,丰富残疾人的精神文化生活:
(一)文化、教育等部门应组织和提供盲文书籍、盲人有声读物、聋人读物;
(二)书店、图书馆应有计划地增加盲人读物,方便盲人购买、阅读;
(三)文化、体育等部门适时组织、举办残疾人文化、艺术、体育活动,并提供方便和优质服务。
第二十五条鼓励残疾人参加国家和省、市举办的残疾人文艺、体育活动。选送参加国家、省、市组织的文化、体育活动的残疾职工,所在单位应支持他们参加集训、演出、比赛,在此期间照发工资,并保证正常福利待遇。
第二十六条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和社会各界应积极为残疾人创造良好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环境。
新建、改建、扩建城市主要道路和主要公共设施、建筑,应按国家《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程》进行建设,不按国家规定建设的,规划部门不予审批。
对残疾人经常出入的公共场所应逐步进行无障碍改造。
第二十七条拆迁人拆迁、安置残疾人房屋时,应本着就近、方便的原则,在安置房屋地段、楼层上适当照顾,下肢残疾人或盲人应优先安排低层。拆迁人在发放安置补偿费时,对贫困残疾人应适当给予照顾。
第二十八条市和县(市)区人民政府对 “三无”残疾人免交采暖费,对一般残疾人低保户以不超过建筑面积60平方米为标准免收50%的采暖费。
第二十九条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所属部门应重视残疾人来信来访工作,对残疾人提出的正当要求和反映的实际困难,应积极协调,予以尽快解决或处理。
执法部门应优先受理和执行残疾人申请和申诉的案件。法律援助机构和法律服务机构应优先、优质、优惠为残疾人提供法律援助和法律服务。
第三十条残疾人凭《残疾人证》可享受以下优待:
(一)搭乘飞机、火车、公共汽车时,优先购票和搭乘;其随身必备的辅助器具,免费携带;
(二)残疾人乘坐的专用车、轮椅、自行车等交通工具,存车处免费看管;
(三)盲人读物普通邮件免费寄递;
(四)医疗机构免收残疾人挂号费,除急诊、急救外残疾人优先就诊。残疾人康复治疗期间,减收20%床位费;
(五)公园、旅游景点和对外服务的体育场馆免收门票;在法定节日和残疾人节日期间,影剧院等文化娱乐场所免收门票;对盲人、双下肢残疾人和其它重度残疾人,允许一名陪护人员免费进入上述公共场所陪护;
(六)盲人免费乘坐市内公共汽车;
(七)60岁以上老年残疾人凭《残疾人证》和身份证,免费办理老年优待证,享受《锦州市老年人享受优惠优待规定》中70岁以上老年人的优待政策;
(八)市内公共厕所免费使用;
(九)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盲人、聋人安装有线电视免收初装费;
(十)按照规定应予优待的其他情形。
第三十一条对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做出显著成绩的残疾人,对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发展残疾人事业、为残疾人服务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由政府或有关部门给予奖励。
第三十二条对违反本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视情节轻重,由所在单位对责任人进行批评教育或给予行政处分:
(一)戏弄、歧视、侮辱、虐待残疾人的;
(二)负有扶(抚)养、赡养残疾人义务的公民,不尽扶(抚)养、赡养义务的。
第三十三条对违反本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所在地人民政府或有关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依法给予责任人行政处分:
(一)拒绝招收符合国家规定录取标准的残疾人考生入学的;
(二)无正当理由拒绝接收残疾毕业生的;
(三)无正当理由辞退、开除残疾职工、学生的;
(四)无正当理由拒绝安置残疾人就业或拒绝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
(五)挪用残疾人教育经费或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尚未构成犯罪的。
第三十四条本规定由锦州市人民政府残疾人工作协调委员会负责组织实施。
第三十五条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1997年1月31日市人民政府发布的《锦州市残疾人保障若干规定》(锦政规〔1997〕1号)同时废止。





国家开发银行关于印发《国家开发银行小型贷款项目管理规定》的通知

国家开发银行


国家开发银行关于印发《国家开发银行小型贷款项目管理规定》的通知
1997年5月12日,国家开发银行

各厅、局,直属单位,武汉分行,各代表处:
现将《国家开发银行小型贷款项目管理规定》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国家开发银行小型贷款项目管理规定

规定
第一条 为了加强国家开发银行(以下简称开发银行)小型贷款项目的管理,根据《国家开发银行贷款项目管理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小型贷款项目是指由开发银行贷款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划分的基本建设小型项目和技术改造限下项目。
第三条 开发银行重点对国家大中型建设项目贷款,对小型项目贷款严加控制。小型项目贷款管理的基本原则是“体现政策,符合程序,规模适度,注重效益”。
第四条 小型项目贷款的投向主要是为国家基础设施、基础产业、支柱产业大中型政策性项目配套的生产性项目和高新技术应用项目以及国家安排的专项项目。
第五条 向国家开发银行申请贷款的小型项目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一)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为国家政策性大中型建设项目配套;
(二)具备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和中央有关部门以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经)委批准的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
(三)必须是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注册,具有法人资格,实行独立核算,具有偿还能力的国有企业以及少数国有产权股占主导地位的股份制企业;
(四)项目资本金占总投资的比例符合国家规定的比例,资产负债比例合理;
(五)企业财务效益和经济效益好,能按期偿还贷款本息;
(六)能够根据开发银行的要求提供合法有效的担保。
第六条 小型项目贷款实行总量控制,小型项目(不含国家专项)年度贷款规模控制在开发银行年度贷款总规模的5%以内。各行业区分不同情况,分别确定控制数。
第七条 开发银行对小型项目承诺的贷款总额,一般不超过项目总投资的50%,最高不超过60%。
第八条 严格控制小型项目的借款期限和建设期限。小型项目的借款期限不得超过5年,建设期限控制在两年以内。
第九条 小型贷款项目的管理:
(一)贷款额3000万元以上(含3000万元)的小型项目,由有关评审局将项目贷款条件评审报告送有关信贷局并送贷款委员会审议。审议通过的,由评审局拟写贷款承诺函,会签综合计划局、信贷局后,报主管行长审批签发。
贷款额3000万元以下的小型项目,由有关评审局提出项目贷款评审报告并拟写贷款承诺函,会签综合计划局和信贷局后,报主管行长审批签发。
(二)小型项目3000万元以上硬贷款的借款合同,报主管行长审批,3000万元以下硬贷款借款合同,由有关信贷局局长负责审批。
(三)信贷局要加强小型项目贷款的管理,严格监督贷款的专款专用和借款合同的执行。
第十条 开发银行对小型项目实行定额贷款。对建设过程中因调整概算而要求增加开发银行贷款的,原则上不予受理。
第十一条 小型项目贷款原则上不予展期。借款人因特殊情况申请展期的,按照《国家开发银行贷款展期管理暂行规定》报批。
第十二条 本规定未涉及到的其它管理事宜,按照《国家开发银行贷款项目管理规定》执行。
第十三条 本规定由开发银行政策法规局负责解释。
第十四条 本规定自一九九七年六月一日起施行。《国家开发银行小型贷款项目管理的若干补充规定》同时废止。



版权声明:所有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京ICP备14017250号-1